查看原文
其他

期刊精粹 | ​基于城市群视角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研究——以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例【抢先版】

孙淼 李振宇 国际城市规划 2023-08-28


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,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,以飨读者。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《基于城市群视角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研究——以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例》的精华版,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。欢迎读者指正、讨论。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,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。

 

工业遗存是城市从工业向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生产型空间资源,其更新反映了后工业城市的发展诉求。在同一城市群中,工业遗存更新模式同城市群的等级结构息息相关。美国东北城市群的工业遗存更新起步较早,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启示意义。

 

城市分级,是传统城市群内在经济发展的结果。而从工业到后工业,产业集聚逐渐弱化,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多中心趋势;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负面外部性增强,后者失去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位置,转而承担服务前者运作的各类功能。

 

作为城市向后工业转型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,工业遗存更新的基本目标是适应新的经济诉求。大城市的工业遗存多被改造成产业集聚区或文化街区;中小城市的工业遗存更新则被用来开展创意经济和文旅活动,重建城市名片和城市意象。自1950年代以来,西方的更新历经了“重建—翻新—再开发—再生—复兴”等不同阶段(图1),空间效率愈加得到重视,功能植入逐渐多元化,更新主体也愈加强调公私合作。这些经验,有助于我们借鉴应用在长三角城市的更新工作中。

 

图1  西方工业遗存更新实践的主要演进路线

 
实证研究中,选择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内四个城市等级中的32处工业遗存更新案例作为研究对象(图2,表1)。收集容积率、主导功能和更新主体三方面数据,同城市级别进行关联,厘清不同等级城市更新思路,分析背后的影响机制,总结工业遗存更新的三种模式。

图2  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研究范围及研究城市

 

表1  四个等级的典型城市案例总结

 
通过对案例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,不同城市工业遗存更新策略存在差异:城市等级越高,容积率越大;纽约以商办住宅为主,大城市办公居多,中小城市则以社区配套和旅游为主;大城市开发商话语权较强,中小城市则更依赖本地社区力量和多元主体参与。这些实证研究揭示,工业遗存更新中的经济密度、经济形式和利益分配存在不同诉求(图3),反映出后城市产业发展和工业遗存更新的紧密联系:(1)特大城市着眼于强化金融和房地产业;(2)大城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改变更新方向;(3)中型城市打造服务于支柱产业的配套设施;(4)小城镇强调工业旅游业的经济振兴作用。
 

图3  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特征

 
进一步,总结出三类工业遗存更新模式:散点式、平台式、锚固式(图4)。
 

图4  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工业遗存更新的三种模式

 
(1)散点式更新。主要在纽约和少数大城市核心区,依赖金融中心的地位,全球资本在所有开发项目中无差别流动;(2)平台式更新。主要在经济环境较好的大中型城市,更新依托于产业平台,在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;(3)锚固式更新。主要在经济结构单一的中小型城市,更新以促进支柱产业发展,以吸引外部大城市的经济要素。其中被动锚固式的产业空间结构完善,工业遗存更新是城市优化环境、提升吸引力的组成部分;主动锚固式则通过工业遗存更新来重塑产业、发展文化旅游、吸纳投资、刺激经济发展。
 
因此,工业遗存更新的具体模式,能折射出生产要素在后工业城市群内部的重新分配。在大城市中,是为了给不断涌入的生产要素提供物质空间载体,而在中小城市里,则是通过工业历史文化,形成具有创新亮点发展区域,吸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。
 
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中,工业遗存更新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,更新模式依据城市等级的不同存在差异。这些经验,对正迈向后工业时代的长三角城市群有借鉴意义。深入剖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特殊性,探索本地性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,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。 
 
作者:孙淼,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,城乡规划学博士后,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优化空间技术实验室。sascha@tongji.edu.cn
李振宇(通信作者),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zhenyuli@tongji.edu.cn

延伸阅读

开发区和工业化:历史、近期发展和未来挑战

美国洛厄尔工业遗产价值共享机制的实践探索

荷兰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概述


编辑、排版:张祎娴


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
欢迎在朋友圈转发,转载将自动受到“原创”保护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